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战国大司马》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64章:激辩诸儒【二合一】[第2页/共8页]

他岂是看不穿蒙仲那「将话题扯到孟子身上」小把戏,只不过碍于身份,懒得跟蒙仲这类小辈计算罢了。

“……”

“惠大夫。”

但二者的弟子,此时的差异就有点较着,乃至于孟子心中也感受很奇特,奇特于庄子究竟从那里找到了这么一个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弟子?

孟子在心中悄悄评价道。

并非如此,孝、仁、义、礼、智、信,本身就是存在于六合间的美德: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坎阱觉得食、蝼蚁塞穴以避水,智也;鸡非晓而不鸣、燕非社而不至,信也。

说到雄辩,说实话孟子亦是此中佼佼者,当然,庄子也分毫不差。

蒙仲歪着头看了一眼万章,他那里会听不出后者的话外深意:只是看在你兄惠盎的面子上。

此时就听蒙仲面色自如地说道:“惠大夫虽是我兄,但你们儒士莫非是因为这一点才恭敬他、为他伶仃设座的么?恐怕不是吧?莫非不是因为我兄乃宋国的重臣么?……我兄因为他在宋国的职位而获得你儒家的尊敬,而我,作为在场独一一名道家弟子,却落到连坐席都没有的报酬,这就是儒家讲究的礼数啊。”

在列举了多个例子后,蒙仲看了一眼有些张口结舌的屋庐连,问道:“还要我举更多的例么?”

对于惠盎这位主张他“仁政”思惟的宋国重臣,孟子还是很喜好的,并且他也明白,惠盎几近是宋国当下独一能影响宋王偃的人,倘若但愿宋国实施他孟轲的“仁政”主张,关头就在惠盎身上。

但是,徐辟不敢问,但孟子的对劲弟子公孙丑却敢问。

惠盎赶紧回礼道:“先生言重了。惠某进府时,夫子正在报告经义,鄙人本不该打搅,然鄙人却在后席偷听,若要细论起来,惠某才是那无礼之人。”

屋庐连不知所措。

一番话说得孟子的诸弟子面红耳赤,难以辩驳。

在他坐定后,方才那名调侃他的孟后辈子当即问道:“小子,你是何人的弟子?”

见此,蒙仲便持续说道:“而庄师所述,即便寓言有编造,但事理倒是真的,何故足下却拘泥于‘表象’不放呢?这就比如评价一小我,衣装只是‘表象’,人才是‘内涵’,莫非足下是通过人的衣装来衡量的一小我的内涵品德么?”

蒙仲闻言点头说道:“足下此言差矣。……何谓‘巧伪’?巧即狡智、伪即子虚。比如说,你儒家言「君子远庖厨」,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但不见不闻却忍食其肉,此巧伪也;一边说着「君子固穷」如许的话,一边却苦苦寻求仕进,此巧伪也;一边说着「农,国之底子」,一边又轻贱稼穑,称「非士所为」,此巧伪也;言「以礼治国」、师法先王,却又说「刑不上大夫」,此巧伪也!……”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