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遣唐使[第1页/共3页]

初期遣唐使到中国的帆海线路主如果沿朝鲜半岛的西岸北行,再沿辽东半岛东南岸南行,跨过渤海湾后在山东半岛的登州登岸,再由陆路前去长安。这条航路大部分是本地岸飞行,比较安然。公元670年到760年这近百年间改由从九州岛南下,沿种子岛、屋久岛、奄美诸岛,然后向西北高出东海,最后在扬州登岸。这条航路首要飞行于迷茫无边的东海上,伤害性较大。从760年今后到停止调派遣唐使前,飞行线路改由九州西边的五岛列岛西南横渡东海,在明州(今宁波)登岸,然后转由大运河北上。

659年9月15日,齐明天皇派出的遣唐使团中由正使带领的船队在海上遭受暴风,漂到中国南海的一个岛上。此次暴风夺去了大部分人的生命,只要5小我偷了岛上渔民的渔船到了中国的括州(今浙江温州一带)。而由副使带领的船队于9月22日顺利到达中国,并于10月15日乘坐驿站的车辆驶往都城长安。途中得知唐高宗正在洛阳,便掉转方向来到洛阳向唐高宗朝贡。与这位副使同来的另有北海道一男一女两个阿依努人。阿依努人向唐高宗敬献了一张白鹿皮、三张弓、八十枝箭。

在这些学问僧的不竭建议与尽力下,公元630年,即唐贞观四年,日本舒明天皇向唐王朝第一次派出了遣唐使。从这年开端到895年的260多年间,日本一共任命了19次遣唐使,此中任命后因故没有成行的有3次,实际成行的16次。但是有一次遣唐使只到了朝鲜半岛,而此中有两次是作为送回唐朝专使的“送唐客使”,另有一次是因遣唐使久久未归而特派使团前去驱逐的“迎入唐使”。是以实际上名副实在的遣唐使一共12次。

公元895年,菅原道真向宇多天皇呈上《请令诸公卿议定遣唐使进止状》,要求停止调派遣唐使团。宇多天皇采取了他的建议。

260多年的遣唐使活动,鞭策了日本社会轨制的改革,也深切影响了日本人的文明与糊口。遣唐使返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律》就是以唐律令为标准制定的。还仿效唐朝教诲轨制,开设各种黉舍传授汉学,培养人才。818年,嵯峨天皇按照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鼎新礼节,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连历法、季节也主动仿效中国。

遣唐使团的范围初期只要一二百人,到了中前期,职员增至500余人,最多一次曾达到651人。遣唐使团除了大使、副使等官员外,另有各种侍从,并且每次都会带有多少名留门生和学问僧,这些人大多是日本晓得经史、才调出众的第一流人才。特别是留门生和学问僧,均为海内的优良人物。遣唐使团到达唐境后,处所官员顿时安排他们的食宿,然后上奏朝廷,而后派专差护送使团正、副使进长安,由内侍指导面见天子,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给使臣授爵犒赏。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