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猛龙过江1》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外篇 道教中的各种气功功法[第1页/共3页]

2、炼气类。

大盖唐朝所出的《三论元旨》,依“重玄”哲学,分炼神入定的了阶次为“摄心归一”(安宁)、“悲观忘一”(灭定)、“悟心真一”(泰定)三阶。初以一念摄万念,“内静观心,澄彼纷葩,归乎寂泊”,若心念浮燥难收,用“放心远观”之法,纵心远观四方无极天下,至无可观处,然后摄归,重新至足,观身材子虚无常。又可心依气味而观,或“怡神罢了,精照一源”,由此达寂定不动。次“忘心遣观”,连寂定的心念也耗费,使形同槁木,心若死灰,境智双忘,谓之“悲观忘一”。次由忘一而达真一,心与道合,因忘而明,因明而达,“悟心真一”,达《庄子》所云“宇泰定则发天光”的最高境地。《坐忘论》等还把修习者心身随工夫渐进而生的效应,总结为“五时七候”,五时,指心由动多静少、静少动多、动静相半、静多动少,渐次达一贯纯静,有事无事,触亦不动的“真定”。由此升入七候,身材渐生窜改,由宿疾皆消、身轻心畅,进而返老还童、心悦神安,乃至“延寿千岁”,成为神仙、神人、至人。

多少入出的佩服法,以调息令多入少出为要。如《太清调气经》云:“鼻长引气,口满即咽,然后一吐,须少,每引须多。”《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诀》体例为入五吐一。《太清五老口传佩服法》为息入后闭停少时,呼时三分气中出二分,留一分,亦住少时,又有“三五七九气法”等,皆属此类。首发

闭息,在《抱朴子·释滞》称“行炁”,法为从鼻中吸气,然后闭而不呼,逐步耽误闭息时候,于闭息时默数数,从一数至一百二十,渐增至千。不成闭抑时,从口中微微吐气出。气之出入,皆须深细绵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党龄充入多出少,以鸿毛著口鼻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侯也。”《养性延命录》亦述此法,谓行气须于半夜子时至中午六合之炁生时行之,夸大“欲学行炁,皆当以渐”,不成勉强闭噎口鼻,急于求成,而致疮疖等疾。这类行气法练起来易生弊端,故隋唐以来很有人反对,如《王说隐士佩服新诀》说:“多数不得闭气,若闭气则疾生。”《胎息精微论》等亦反对强行闭气。

此类体例源出先秦的吐纳食气、行气,以调制呼吸为主,有行气、闭气、胎息、吐纳、佩服、食气等项目。修习大抵分闭息、多入少出、服咽内元气、服食外气等法。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