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甲午海战[第1页/共4页]

明治天皇在听取了竹添进一郎的汇报后,当即增兵朝鲜,与此同时,为了稳定朝鲜的局势,清当局也向朝鲜派出了军队,构成两国对峙的态势。在很多人提出与清朝决一雌雄之际,以伊藤博文为首的一派人,看到了日本与清朝的国力差异。他们随即采取交际手腕,结合西方列强向清当局施加压力,迫使清当局于1885年3月与日本签订了《天津集会专条》,由此建立了日本在朝鲜与清朝的划一职位。为了将清朝兵力完整赶出朝鲜,实现侵犯朝鲜的险恶目标,从这一年起,日本大力展开了针对清朝的扩武备战打算。

17日,北洋海军与日本结合舰队在黄海产生苦战。此次海战,北洋海军共出动了10艘兵舰,日本则投入了12艘兵舰。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起首向敌舰开炮,紧接着,北洋各舰一齐发炮轰击。颠末5个多小时的苦战,北洋海军丧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兵舰,此中“广甲”号临阵脱逃,触礁自毁,官兵死伤千余人;日本结合舰队的“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兵舰遭到重创,此中“赤城”、“西京丸”两舰在被拖行后不久即告淹没。

9月15日,1.6万日军向驻守在平壤的1.7万清军建议打击。在太原镇总兵马玉崐、高州镇总兵左贵重的批示下,清军屡挫日军守势,战至中午,日军毫无所获,不得不停息进犯,退回驻地。此时的情势于清军无益,但是就在这时,清军统帅叶志超却贪恐怕死,竟然举起白旗,停止了抵当,并且率军向后撤退,15晚,日军占据平壤。

10月24日,由日本陆军大将山县有朋带领的第一军3万人向鸭绿江一侧的清朝守军建议了打击。因为清军士气降落,加上各路人马不能同一调剂,难以构成合力,被日军一一击破,至26日,日军便轻松占据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

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带领他的第二军在荣成湾龙须岛登岸,于30日共同水兵对威海卫及停靠于港内的北洋海军建议持续性进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镇远”舰管带杨用霖前后他杀就义。2月17日,威海卫水兵基地沦陷,北洋海军全军淹没。

19世纪80年代中期的清朝,颠末20几年的洋务活动,建立起了近代化的军事产业,军队设备了先进的火枪铁炮,1888年,更是建立了全亚洲最强的水兵——北洋海军。但是,北洋海军在成军以后,就再没添置过新的舰船,1892年以后,连根基的弹药都停止采办。大量的水兵军费被慈禧太后调用,导致舰船得不到及时保护而渐趋老化。而日本方面,则每年以全部国度60%的财务支出来生长陆军、水兵,其水兵方面,采购的都是当时最新式的兵舰,至1894年,日本水兵在总排水量、舰船火力上都已超越了北洋海军。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