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东京大轰炸[第1页/共3页]

3月9日,日本军国主义“甲士节”的前一天,东京街头一片繁华气象,人们相互问候着,以表达对战役火线亲人的安然欲望。另一边,美军正在李梅的统帅下,做着突袭的最后筹办。傍晚5点34分,托马斯・鲍尔准将带领334架B-29“超等空中堡垒”从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和提尼安岛机场腾飞,扑向日本东京。

美国实现了最后的目标,让日本为曾经的罪过支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但因行动体例过于残暴,“李梅火攻”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与诘问。

俗话说:善有恶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时,就应当想到:挑衅者毕竟要面对来自于受害者的复仇之举。日本或许将珍珠港事件后所遭受的美军突袭视为美国的抨击,但对美国人而言,那不过是一场意味性的任务,真正的复仇机会还未到来。美国秉承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主旨,在等候一个绝佳的机遇,给日本人乃至命打击,以泄心头之恨。

日本胜利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敏捷做出反应。1942年4月18日,吉米・杜利特尔中校派出16架B-25计谋轰炸机攻击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但是此次的进犯只是意味性的,并未给日本形成严峻的丧失,美国只是想要日本明白本身是“睡着的狮子”,而不是“病猫”。

天亮以后,人们才看清了空袭的成果:修建物和街道都已残破得没法辨认,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河水几近都蒸发掉了,呈各种姿式伸直着的烧焦尸身各处都是,就连氛围中都满盈着难以名状的臭味。据日本东京警视厅统计的数字,轰炸当晚约有10万人死于火海,另有10万人有分歧程度的烧伤,别的100多万人无家可归,单是大火以后的清理事情就停止了25天。难怪一名幸存者回想说:“那一刻,我思疑本身是否还在人间。”

1945年1月尾,美国陆航总司令阿诺德将军委任第20航空军司令部批示官柯蒂斯・李梅少将卖力对日的计谋轰炸。此时年仅38岁的李梅少将,是当时美国最年青的陆航将军,曾在对德作战中获得过骄人成绩。上任以后,李梅按照日本特别的产业出产形式,发明了日本都会的缺点,如住房麋集且多为木板布局、消防才气差和夜间防空力量亏弱等,在此根本上充分必定了夜间地毯式燃烧弹轰炸的战术。

轰炸以后18小时,日本当时的辅弼小矶昭国颁发电台发言,激烈怒斥美国的残暴与蛮横,并提示日本百姓近似的空袭能够还会呈现。究竟确如日本当局所想的那样,3月10今后,李梅批示军队前后又对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多数会和其他中间都会、交通支线停止了燃烧弹轰炸,全部日本几近都被扑灭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