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68章 沔水上(1)[第1页/共3页]

水南有亮垒,背山向水,中有小城,回隔难明。沔水又东,迳沔阳县故城南,城旧言汉祖在汉中,萧何所筑也。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并刘璋,北定汉中,始立坛,即汉王位于此城。其城南临汉水,北带通逵,南面崩水三分之一,观其遗略,厥状时传。南对定军山,曹公南征汉中,张鲁降,乃命夏侯渊等守之。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遂斩渊首,保有汉中。诸葛亮之死也,遗令葬于其山,因即阵势,不起坟垄,惟深松茂柏,攒蔚川阜,莫知墓茔地点。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有亮庙。亮薨,百姓野祭。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共表云:臣闻周人思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怀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亮德轨遐迩,勋盖来世。

后刺史姜守、潘猛,亦相仍守此城。城东容裘溪水注之,俗谓之洛水也。水南导巴岭山,东北流。水左有故城,凭山即险,四周阻绝,昔先主遣黄忠据之,以拒曹公。溪水又北迳西乐城东,而北流注于汉。汉水又左得度口水,出阳平北山。

东过南郑县南,县故褒之附庸也。周显王之世,蜀有褒汉之地。至六国,楚人兼之。怀王衰弱,秦略取焉。周赧王二年,秦惠王置汉中郡,因水名也。耆旧传云: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即汉中郡治也。汉高祖入秦,项羽封为汉王。萧何曰:天汉,隽誉也。遂都南郑。大城周四十二里,城内有小城,南凭北结,环雉金墉漆井,皆汉所构筑也。地沃川险,魏武方之鸡肋,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求?遂留杜子绪镇南郑而还。晋咸康中,梁州刺史司马勋,断小城东面三分之一,觉得梁州汉中郡南郑县治也。自宋、齐、魏咸相仍焉。水南即汉阴城也,相承言吕后所居也。有廉水出巴岭山,北流迳廉川,故水得其名矣。廉水又北注汉水。汉水右合池水,水出旱山。山下有祠,列石十二,不辨其由,盖社主之流,百姓四时祷告焉。俗谓之獠子水,夹溉诸田,散流左注汉水。汉水又东,得长柳渡,长柳,村名也。汉太尉李固墓,碑铭尚存,笔墨剥落,不成复识。汉水又东迳胡城南。义熙十三年,城上有密云细雨,五色昭章,人相与谓之庆云,休符当出,晓而云霁,乃觉城崩半许沦水,出铜钟十二枚。

臣谓宜近其墓,立之沔阳,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如听立祀。斯庙盖所启置也。

沔水一名沮水。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县亦受名焉。导源南流,泉街水注之。水出河池县东南流入沮县,会于沔。沔水又东南,迳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所谓沔汉者也。《尚书》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