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1章 漯水(1)[第1页/共6页]

阜上有故宫庙,楼榭基雉尚崇,每至鹰隼之秋,羽猎之日,肆阅清野,为昇眺之逸地矣。

漯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坡历涧,东北流,出山,迳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后三年置,王莽改名富臧矣。魏皇兴三年齐平,徙其民于县,立平齐郡。漯水又东北流。左会桑乾水,县西北高低,洪源七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耆老云,其水潜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大池。池在山原之上。世谓之天池,方里馀。其水澄淳镜净,潭而不流,若安宁朝那之湫渊也。净水流潭,皎马冲照,池中曾无片草。及其风箨有沦,辄有小鸟翠色,投渊衔出,若会稽之耘鸟也。其水阳焊不耗,阴霖不滥,无能测其渊深也。

又东注武州川,迳平城县南,东流注如浑水。又南流,迳班氏县故城东,王莽之班副也。阚骃《十三州志》曰:班氏县在郡西南百里,北俗谓之去留城也。如浑水又东南流,注於漯水。漯水又东迳北平邑县故城南。赵献侯十三年,城平邑,《地理志》属代,王莽所谓平胡也。《十三州志》曰:城在高柳南八十里。北俗谓之丑寅城。漯水又东迳沙陵南,魏金田之地也,事同曹武邺中定矣。漯水又东,迳狋氏县故城北,王莽改名之曰狋聚也。《十三州志》曰:县在高柳南百三十里,俗谓之夫役干城矣。漯水又东,迳道人县故城南。《地理志》曰:王莽之道仁也。《地理民风记》曰:初筑此城,有神升天其地,故因觉得城名矣。今城北有渊,潭而不流,故俗谓之为平湖也。《十三州志》曰:道人城在高柳东北八十里,所未详也。漯水又东,迳阳原县故城南。《地理志》曰:代郡之属县也,北俗谓之比郍州城。漯水又东,阳原水注之,水出县东北泽中,北俗谓之太拔回水,水自泽东南流注于漯水。又东迳东安阳县故城北,赵惠文王三年,主父封宗子章为代安阳君,此即章封邑,王莽之竞安也。《地理民风记》曰:五原有西安阳,故此加东也。漯水又东,迳昌平县,温水注之,水出南坟下,三源俱导,合而南流,东北注漯水。漯水又东迳昌平县故城北,王莽之长昌也。昔牵招为魏鲜卑校尉,屯此。

檐前四柱,采洛阳之八风谷黑石为之,雕镂隐起,以金银间云矩,有若锦焉。堂之表里四侧,结两石趺,张青石屏风以文石为缘,并隐起忠孝之容,题刻贞顺之名。庙前镌石为碑、兽,碑石至佳。摆布列柏,四周,迷禽暗日。院外西侧有思远灵图,图之西有斋堂,南门表二石阙,阙下斩山累结御路,下望灵泉宫池,皎若圆镜矣。如浑水又南至灵泉池,枝津东南注池,池东西一百步,南北二百步。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