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庶子夺唐》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十一章 择师[第1页/共4页]

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话,当即应道:“玄龄所说乃老成谋国之言,准!”

秘书郎只为从六品,但蜀王师却为从三品,与六部尚书也只相差一级,如果冒然任用,恐怕不当。

岑文本原是李孝恭部属,但李孝恭对岑文本的才学也极是敬佩。

不过李世民虽不知岑文本为何人,但秘书郎的品级他还是清楚的。

当李恪的口中吐出这两个字,李世民先是一愣,紧接着便明白了过来,脸上闪现出一丝忧色,明显对“贞观”二字非常对劲。

且非论李恪择他们为师,李世民同意与否,就算李恪拜了他们为师,恐怕也会引发李世民的担忧,过早地透露本身的野心,引发旁人的猜忌。

不过李恪择师,李世民自也不会草率,李世民对殿中众臣问道:“众卿可有知岑文本者。”

长孙无忌看着面前的场景,神采一下子丢脸了起来,他未曾想到李恪竟真的讲出了出处,并且另有理有据。

“儿臣愿拜秘书郎岑文本为师。”李恪昂首看着李世民,缓缓道。

可李恪转念一想,这当真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成果吗?

李恪择师,一不看官位,二不看家世,看的唯学问罢了,在李世民的心中,李恪已然与俭朴好学挂上了勾。

长孙无忌越是如许想着,心中就越是生疑,他乃至感觉“贞观”二字绝非李恪本身想出,而是早有人奉告李恪,李恪适时说了出来罢了。

本日以后,李恪在唐史上的记录必缺不了“蜀王恪,少颖敏,通经史”之评了。

长孙无忌当着百官的面拿神童甘罗与李恪比拟,不吝溢美之词,李世民为李恪之父,面上天然有光。

可毕竟李承乾才是太子,李世民准李恪择师,天然没有为李恪培植亲信的意义,但这类师徒间的好处干系倒是与生俱来的,与李世民纯真地想教诲李恪向学的本意无关。

贞观二字不涉文武之争,李世民也道:“前隋恰是亡于言路闭塞,天子昏聩。贞观二字倒是恰如其分。”

李世民这么一说,这贞观的年号便算是定了下来。

方才他与李恪一唱一和,助李恪成名。若非长孙无忌本身的脑袋还清楚,他都快思疑本身是李恪的人了。

启事无他,如果太宗之治不名贞观,李恪总感觉仿佛有些张冠李戴之感,也感觉可惜地很。

李世民话音一落,河间郡王李孝恭出列道:“启禀陛下,岑文本本为荆州别驾,因管理处统统功,故进京拜为秘书郎。臣觉得岑文本为人纯孝,文思敏捷,博学洽闻,行事恭谨,可为蜀王师。”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