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庶子夺唐》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便桥之盟[第1页/共3页]

在李恪看来,这场会盟,最为无辜恐怕的就是躺在桥上,会盟斩杀的那匹白马了,而所谓盟约,不过是一句笑话。

李恪看到了大唐君臣脸上的屈辱,也看到了突厥贵族眼中的贪婪。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只要野心尚在,两国间的战乱便不会止息,现在的战役,只是为了今后更惨烈的战事埋下伏笔。

李恪回顾南顾的行动刚巧落入了李世民的眼中,一贯行事果断,弑兄杀弟也未曾踌躇的李世民的眼中竟也暴露不忍之色。

李恪身为即将北上的质子,亦是此次合盟的配角之一,李恪站在李世民的身后,听着耳边的盟约,看着台上各怀鬼胎的两人,脸上虽是一脸正色,内心却有涓滴不觉得然。

大唐、突厥二十余万人马云集渭水两岸,隔水对峙,而在连通南北两岸的便桥之上,大唐天子李世民、突厥可汗颉利正会晤,斩白马立盟。

苏定方之平生可谓军功彪炳。

长安城,李恪扭头望去,逼真地看了眼面前这座曾叫宿世的他深深为之沉迷的传奇都城,意味着中原史上的文明顶峰,最素净花朵。

合盟之事已定,剩下的天然就是实施大唐与突厥先前的商定了。

因为这个盟约向来就不是为乞降而来,只是眼下两边对局势的一种让步,一种让两边都能保存面子的结束体例,为的是今后的出尔反尔。

这统统本就叫李恪恋恋不舍,更何况,长安城中还住着他的阿娘、阿弟,另有待他如子侄般的恩师,李恪的眼中透暴露一丝拜别该有的愁绪。

此次突厥南下,满载而归,突厥的贵族们已经见地到了关中的富庶,食髓知味的他们岂会不做念想。而此次会盟赔财物,遣质子,实为李世民之耻,大唐之辱,大唐君臣又岂能容忍,同仇敌忾之下,数年后北伐之事已成定局。

所谓两国盟约,比小儿间的戏言恐怕坚毅不了几分,眼下看着虽是信誓旦旦,但从立下的那一刹时就必定了这个盟约如纸般脆弱。

只不过现在的苏定方还不是今后阿谁在大唐边线叱咤风云的百战老将,只是一个方才被启用的降将。只因勇猛善战,又曾随刘黑闼在突厥待过几年晓得突厥民风,故而被荐为蜀王婚事府典军,随李恪北上。以李恪天然不便表示地过分讶异和热络。

而对于这个数字,熟知唐史的李恪天然更是坚信不疑。

“盖闻上古之治,表里同心,行动曲直,各得其所。是以海内和好,天下康平。今有大唐、突厥,结为盟邦,凡大唐、突厥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唐之与突厥,虽信由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约。故唐皇李世民、突厥可汗颉利,立坛杀牲,昭告神明,再歃加书,副之天府,天高听下,群神群祀,莫不临之。”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