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梁祝劫运榜》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两晋历史[第5页/共12页]

东晋第八位天子,元帝少子,简文帝司马昱。371年十一月己酉日被桓温拥立为帝,完整服从于桓温。东晋自司马睿建国江左以来,一向处于士族门阀的轮番安排之下,构成门阀政治的格式,而除了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稍有作为以外,其他天子都是几近傀儡般的存在。到了简文帝司马昱时,这类皇权不振、士族擅权的局面更达到顶点,桓温完整掌控了朝廷大政,连谢安都视其为“君”,史称“政由桓氏,祭则寡人”。第二年七月司马昱得了沉痾,连发四诏催促尚居姑孰的桓温入朝辅政,桓温用心推让,简文帝遂遗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又说:“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成,君自取之。”此时的晋朝国运能够说到了千钧一发的境地,因为桓温完整能够仰仗简文帝遗诏而篡晋自主,这是其他士族所不肯看到的。出身太原王氏的侍中王坦之迫简文帝同意将遗诏改成““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诸葛亮)、王丞相(王导)故事。”就在晋室命悬一线、不断如缕的关头时候,各家士族门阀联手禁止了桓温篡晋的诡计,确保了司马曜的顺利即位及东晋王朝的持续。桓温本来希冀简文帝司马昱归天前禅位于他,或本身摄理朝政,但大失所望,因而回绝入朝,直至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仲春才到建康朝见孝武帝,并带兵入朝。群臣惶恐失措,因为侍中王坦之、吏部尚书谢安对付自如,恒温才没有发难,晋朝得以安宁。三月,桓温退兵。七月,恒温在姑孰病死。

东晋第五位天子,康帝子,穆帝司马聃344年即位时还是个婴儿,由其母褚太后掌政、何充辅政。然咸康末年王导、庾表态继而卒后,一向是王导外甥何充与庾亮弟庾冰夹辅王室,而冰弟庾翼镇荆州,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对抗。穆帝即位两月以后庾冰即卒,次年庾翼卒。此数人归天后,元老名臣所余无几,而王庾二族亦无足以担当世业的后辈,不得已之下,何充于庾翼卒后调剂朝局,以桓温代庾翼镇荆州,用桓温摈除了庾氏权势,与先已镇徐州的皇太后父褚裒分家高低流要镇,而于中枢汲引夙负盛名的名流殷浩。不久何充即归天,代之辅政的是蔡谟与元帝季子会稽王司马昱,司马昱担当了何充留下的格式,但是与何充略有分歧的是,来自上游桓温的压力此时已经比较较着,故司马昱要倚任殷浩乃至褚裒来对抗桓温。然永和人物论雄才大略实无过于桓温者,殷、褚清名甚盛,但均无实际才调,司马昱本人被谢安评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亦可知其政治才调何如。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担,以此对抗桓温。成果殷浩大败而回,桓温遂掌大权。跟着桓温气力增加与声望上升,中枢诸人迟早将有力与之对抗,这是何充乃至司马昱都没有想到的。因此永和一朝的政局,于安宁中寓危急,于风雅中寓凶恶,虽不见刀光剑影,政治斗争却非常狠恶。穆帝在位期间东晋派褚裒固然北伐失利,但是因为桓温毁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夺回洛阳,但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穆帝永和年间是东晋一朝比较安宁的期间,表里门阀士族相维相制,北方后赵浸衰乃至分裂,有力南图,因此构成了“中外无事�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