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舆论造势(上)[第1页/共3页]
大明自土木之变后,洪武、永乐期间武贵文贱的局面很快就被颠覆了——勋贵武臣个人本身死伤惨痛不说,连新帝都是文官拥立的,北都城也是文官(于谦)守住的,你们武臣有何脸孔自称国朝砥柱?
刘显解释道:“刘中丞给内阁的笔墨简朴得很,底子没有细说,那你觉得这茶馆的茶博士如何会晓得此中内幕?”
“好吧,就算父亲说的有事理,可父亲又如何看出高公子成心提携我?”
这可不是个别征象,而是局势如此。比方眼下隆庆朝,知府、知县与总兵相见,都能够抗礼,拜帖仅用“侍生”,公文则用“移会”。与参将、游击将军以下来往,大略亦是如此。
“何故如此?”刘显叹了口气:“问得好啊,为父也想问,现在这文武之间,贵贱何故如此清楚,何故如此!”
“哦,本来是如许。”刘綎总算明白了过来,但他顿时又有了新的题目:“可高公子为甚么要这么做呢?这么做……他就不嫌费事?”
总兵、副将、参将、游击这些实权武官已是如此,处所军卫的武官更是一蹶不振。卫所批示前去拜见知府,必称“恩堂”,涓滴不敢抗礼。
刘綎一怔:“可这茶博士说的底子就不对呀。”
崇文黜武之制一旦构成,那么文武之间的寒暄体统随之产生窜改,比方大将、副将之职,亦均须兵部调派。换句话说,总兵、副总兵职位,很多不再依托军功得来,而是仰仗袭荫。遵循轨制的规定,这些武官为了担当祖荫,就不得不与兵部、兵科的文官打交道,其间不免呈现一些自贬身份的“卑污抄本”。如大将、副将上给兵部、兵科官员的抄本,尚且讲究身份者,则自称“门下小的”;如果自贬身份者,更是动辄自称“门下喽啰”。至于守备、把总以下,给兵部书办送礼,在礼帖中则用细字写上“沐恩晚生”等等。
由此可见,刘显吃了这么多年的亏,终究学乖了,而刘綎则还是太年青……
刘显官至都督同知,乃是从一品大员,以是刘綎有此一说。
“他不需求影响邸报。”刘显给儿子指导迷津道:“以高阁老的身份,其在通政司也好、六科也罢,都必然有他的人,高公子只需求将这件事与通政司和六科当中高阁老的人略微通个气,让他们代为传播分散一下便能够了。”
刘綎有些不解,但更多的是不忿,问道:“凭甚么?父亲交战这么多年,乃南军三大名将之一,官至一品!想那大学士不过五品,就算他身兼天官,也不过从二品罢了,怎的就敢藐视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