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第1页/共3页]
罗丞相称然不蠢,也不是不懂这个事理,恐怕是官路走得太顺畅,到了老了,却看不清楚本身的位置了,怕是想着甚么事他都能替儿子处理吧。为官者最忌傲慢高傲,特别是在皇权至上的这个期间,一旦自发得甚么事都能摆平,手底下的遗患便越来越多,迟早有一日本身就得栽在上面。
宁熹点点头,她对三皇子妃另有印象,头一回在曲江见到时,三皇子妃还想给她添费事来着。而毛家,宁熹也晓得,那是建国封的几家国公府当中,现在最为显赫的一家,毛家卸下军权以后,就把持了漕运,皇家看着毛家戳眼,等闲还不能动毛家。三皇子的生母淑妃固然并不得隆盛帝宠嬖,干脆也不求帝王恩泽了,一心一意推着三皇子往储位上走。
比拟宁熹,宋缜对当今的几位皇子都算比较体味,旁人都道四皇子低调没有存在感,今后多数也只能做个闲散王爷,但宋缜早前就看出些苗头,面上不动声色,公开里,却早已招揽了很多权势。宋缜瞧出了苗头,可要说跑去投奔四皇子,宋缜不会做这类事。且不说四皇子最后能走到哪一步尚不好说,便是四皇子果然有那本领,他们如许的勋贵还是不要沾惹皇子夺嫡的事更好些。
宋缜的父亲死得早,固然很早就在外学艺,但暮年也是祖父亲力亲为带着发蒙的。宋缜当时年纪小,还不能了解通俗的为臣之道,却记着了祖父的话,忠君,只忠皇位上的那一名;爱民,保卫国土义不容辞,这是宋家祖上留下的光荣,也是留下的任务。到现在,宋缜是少年将军,诸位皇子明里暗里都透着交友的意义,但宋缜只保持着不远不近的态度,让人抓不住把柄。
宁熹点点头,武举跟科举不一样,科举的进士只要有些才气,都有机遇往上爬,但武举出来的,只能与勋贵后辈争一争本来就未几的武职。如果碰到战事,或者安定祸乱,还能有机遇爬上去,如果承平时候,根基上熬到死也只能做个没有实权的散官,盖因武举分歧于科举真材实料的拼,能够操纵的余地就大了。就比如罗高文为丞相的儿子,不消罗丞相出面周旋,主考官就会酌情给他安排一个不打眼的位置,稳稳铛铛做个武进士。
这回三皇子栽了,为甚么栽,宋缜只晓得与四皇子有关,更多的却切磋的设法都没有。不过说到罗家,宁熹摇了点头,道:“罗丞相是一只老狐狸,一辈子稳稳铛铛的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如果没有这回事,再等个两三年,在丞相的位置上致仕,哪怕后代再不成器,当天子的都会瞧着罗丞相的面子照拂几分,何如,儿子教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