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韩琦[第1页/共7页]

保国利民

韩琦就任朝廷枢要位置,起首碰到的一大困难就是仁宗的建嗣题目。仁宗三个儿子早亡,皇嗣迟迟不决,而从至和三年(1056年)开端,仁宗就经常犯病,一时民气发急,群情纷繁。大臣们接连上疏,死力劝说仁宗早立皇嗣以固底子,当中尤以包拯、范镇言辞诚心,但仁宗并不放在心上。五六年畴昔,到了嘉祐六年(1061年),韩琦再提建储之事,以为“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并与参知政事欧阳修等人再三苦劝,仁宗终究同意立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之子宗实(赐名赵曙)为皇太子。七年玄月,韩琦封仪国公。

宋夏转入和议后,韩琦、范仲淹等入朝为在朝大臣。一时名流云集,士大夫交口奖饰,仁宗也想励精图治,有所作为,因此特别礼遇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并催促他们尽快拿出救世计划。当时元昊以契丹为后盾,在宋夏和议中态度倔强,向宋朝威胁“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主年号、更兀卒为吾祖,大小凡十一事”,宰相晏殊及两府大臣大多好战,“将统统从之”,韩琦果断反对。庆历三年七月,他上《论备御七事奏》,以为当务之急为:“一曰清政本,二曰念边计,三曰擢材贤,四曰备河北,五曰固河东,六曰收民气,七曰营洛邑”。接着又陈述救弊八事,即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遏幸运,进能吏,退鄙人,谨入官,去冗食。面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国势,韩琦提出以清算吏治,提拔人才为首要内容的鼎新办法,与是年玄月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所列出的十项鼎新计划根基分歧,切中弊端。此次由范仲淹主持,韩琦、富弼等人主动参与的政治鼎新,就是汗青上驰名的“庆历新政”。八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主动推行各项新政办法。是年,陕南大旱,饥民纷繁插手张海、郭邈山等带领的农夫叛逆步队。当时鉴于灾情严峻,还采纳了一些判定办法:遴派官吏分赴各州县,发放官粮施助饥民;蠲免各种苛杂的赋役;考查官吏,贤达的晋升,庸陋的夺职;将军队中老弱不堪交战者淘汰 1 万余人,以减少用度。四年春,韩琦宣抚陕西回到汴京。蒲月,上陈西北边防攻守四策,觉得“今当以和好为权宜,战守为实务。请缮甲厉兵,营修都城,密定讨伐大计”。庆历新政的实施,遭到了一些保守派官僚的狠恶反对。他们诬告新政官僚结成朋党,欺罔擅权。特别是夏竦发挥狡计,谗谄富弼。范仲淹不自安,遂于庆历四年六月以防秋为名,宣抚陕西、河东。八月,富弼宣抚河北。到了五年正月,履行新政的杜衍、范仲淹、富弼都被贬职出朝。韩琦为人爽快,对于军政大事,向来是“必尽言”,他虽为枢密副使,主管军事,但事关中书的事,他也要“指陈实在”,有的同僚不欢畅,仁宗却体味他,说“韩琦性直”。对于范仲淹、富弼的贬谪,韩琦挺身而出,据理辨析,但没有成果。三月,韩琦也因陈述十三条来由,支撑尹洙反对修建水洛城(今甘肃庄浪)而被贬出朝,罢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至此,主持庆历新政的首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长久的“新政”以失利告终。韩琦在处所官任上,治军有方,理民得法,“所至设条教,葺帑廪,治武库,劝农兴学,大家乐其恺悌”。庆历七年(1047年)蒲月,韩琦为京西路安抚使,自扬州徙知郓州(今山东东平)。十一月,王则在贝州(今河北清河)策动兵变,后被文彦博、明镐弹压。十仲春,韩琦徙知成德军(今河北正定)。八年四月,又移知定州(今河北定州)。定州久为武将镇守,兵士骄横,军纪败坏,韩琦到任后起首大力清算军队,采纳恩威并行体例,对那些操行卑劣的兵士毫不包涵地诛杀,而对以死攻战的则予以重赏,厥后他又研讨唐朝名将李靖兵法,仿作周遭锐三阵法,号令将士日月练习,成果定州军“精劲冠河朔”。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