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暴明》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 商人运货的厘金列表[第2页/共4页]

明朝末期为筹集抵抗后金入侵和弹压农夫叛逆兵费,在田赋之上另加三饷,称三饷加派或分外提编。三饷最早始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正式加派则起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的辽饷加派。规定天下地步每亩加征辽饷5厘,前后三次,每亩计加征9厘。崇祯时又有助饷(每亩田赋银1两加征1钱)、均输(每亩田加征1分4厘)、剿饷(每亩田加6分,专为弹压农夫叛逆用)、练饷(每亩田加征银1分,天下要加足734万两)。此中以辽饷、剿饷、练饷三项为首要附加。

现在的崇祯天子坐在龙椅上,听着大学士陈演吐出两个字,“厘金。”崇祯俄然泄气了。崇祯还以大学士陈演又有甚么惊世骇俗的谈吐。崇祯天子大抵,或许,晓得“厘金”就仿佛是,锦衣卫批示使骆养性奏折上写到的,广东肇庆的“黄江税厂“,对过往商船征收赋税所收起的赋税,那有多少。

有明一代,人丁数最多为1000多万户,人丁银为140万摆布,不管是占正赋2100万的比例,还是加了三饷4100万后的比例来看,都只是一个零头。

实际运往都城的白银,才戋戋二三百万两,大明户部和大明天子竟然为了这二三百万两银子,再朝堂之上吵得不成开交。

崇祯明白自从加了三饷在赋税上,现在是,征无可争,大明朝已经是烽火四起,官逼民fan了。崇祯十五年初,大明的军饷欠款已经达数百万两,而从南边来的税款只要几万两,户部的粮仓现在实际上空了。没有充足的大米放逐粮,户部就买杂粮充数。

崇祯九年,局势更加恶化,武生李琎提出让江南大户捐款,另一大学士钱士升当即挺身而出,拟旨下刑部发问,并且提出:“此议一倡,恶棍逃亡相率而与大族难堪,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王锡爵、钱士升所说当然有必然的事理,却代表着江南士大夫的一贯态度:一旦侵害到江南地区经济好处时,即群起反对。这类态度无益于保护江南地区的经济好处,却明显不保全局好处。

大学士陈演就持续讲着第二幅图例,“以往,我大明两京十三省二百三十六个税场,印信较简朴,凡是开个便条上面盖上印章便可成为‘交’税的凭据,‘交’税者则在衙门征税官的账册上的名字下方按指模,由此一来就给那些衙门征税官供应了高低其手的机遇。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